以“探月精神”为指引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主动光电载荷遨游太空
记者 吴越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中国企业家手机报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 国情讲坛 商协社团 谋定论道 经信研究 哲商对话 万赢信采编:
内环高架东侧的玉田路500号院子,白天经过安安静静的,夜幕降临后却还亮着点点灯光。那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潜心研究、集体奋战的地方。
上海技物所里有这样一支研究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不足40岁,却在近20年的科技创新实践中,频频在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量子科学卫星以及高分七号等国家重大项目中崭露头角。他们便是空间主动光电载荷研制团队。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团队持续不断把科学家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中国的主动光电载荷遨游太空,以优秀的科技成果践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与担当。
激光“双雄”,助嫦娥五号完美落月
“嫦娥一号”是团队承担的第一个航天任务,也是团队全程参与探月工程的“敲门砖”。2002年至今,团队承担了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科学与工程载荷研制任务,以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实现了技术进步,用独有的中国方案证明了中国在月面实现着陆器精确避障能力比肩欧美。说起这些年的工作,上海技物所副所长、祝融号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主任设计师、所月球与深空探测系列载荷指挥舒嵘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作为‘国家队’,我们始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需求,在任务的牵引下探索新领域,不断突破、解决问题。”
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稳稳软着陆在月球正面风暴洋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完美得超出科研人员的想象。落月过程中,上海技物所研制的激光“双雄”——激光测距测速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发挥着重要作用。
艰苦攻关,为了设备上天正常工作
“和嫦娥三号、四号同类产品相比,嫦娥五号突破性地在着陆器上增加了激光测速功能,确保航天器着陆更平稳。”舒嵘介绍,要增加激光测速载荷并不容易,意味着其他模块必须“减重”,团队得从原理样机做起。为了让激光测距和激光三维敏感器成功“瘦身”,团队经过了艰苦攻关。
攻关早已是科研团队的日常。上海技物所研究员、中高轨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光传输课题负责人张亮至今还清楚记得,那些年团队为我国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研制量子密钥通信机、量子纠缠发射机两大主载荷,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星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和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所付出的点滴。
从2008年到2010年,当时还是博士生的张亮和师兄弟们不知跑了多少次青海湖。试验队经常从7月的旅游旺季,待到大雪封山。为了模拟载荷在卫星上飞行的状态,团队在夜里施放热气球,没想到地点正选在一个风口。气球忽然一下飞上去20多米,回收时又忽然砸向地面,把一群人吓得不轻。如今,当时的惊吓已成笑谈,张亮说,大家的想法很一致:地面上所有的辛苦,都是为了保证设备上天后的正常工作。
科学探索精神激励团队不断向前
细数空间主动光电载荷研制团队的“履历”,还有许多高光时刻:为我国“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研制祝融号火星车上的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对火星表面元素与矿物成分开展科学探测;为高分七号卫星研制激光测高仪,开启1:10000全球立体测绘新时代,在星罗棋布的城镇及原野,在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南极内陆、深山高峡、千里大漠,留下中国特有的激光印记……
走过许多前人未曾走过的路,团队也收获了许多绚烂的风景。在舒嵘看来,支撑着团队上下不断前行、排除万难的,正是属于中国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科学探索精神。舒嵘说,2019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的贺电中提出“探月精神”,“我们时刻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这16个字铭记在心,誓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老一辈科学家所树立的榜样,也时刻激励着我们。”上海技物所研究员、高分七号02星激光测高仪主任设计师黄庚华说,这些年来,所里像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始终奋战在前线,不管研制环节设备出现任何问题,不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第一时间亲力亲为响应排查。“正是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宝贵一课:当日事当日毕,没有任何拖延的理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重大工程顺利进行。”
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硬核”能力
通过国家重大项目的历练,上海技物所空间主动光电载荷研制团队得到了快速成长,目前形成了坚固的“金字塔”形老中青组合队伍。前有“50后”王建宇院士精心指导工程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中有“70后”舒嵘、何志平等中坚力量准确把握工程研发节奏和脉络,后有黄庚华、张亮等“80后”“85后”形成奔涌向前的“后浪”,勇挑重担,刻苦攻关。
现阶段,团队积极开展月球与深空探测、中高轨量子卫星、空间基础设施等后续工程任务的研制工作,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硬核”能力。虹口区科委负责人表示,围绕塑造科技创新优势,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虹口区正不断加强和深化区校院所合作,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集聚优势,推动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合作的聚焦遥感技术、空间信息的中科技物联创中心加快运营。
以“探月精神”为指引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主动光电载荷遨游太空
相关阅读
功能性小麦田纪春囯麦种芯育种方向-万祥军| 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
|
|
||||||
| 能性小麦田纪春囯麦种芯育种方向-万祥军| 国粮药食·科特派研学院 “国内第一个!特殊用途小麦新品种获得审定,进入推广种植和加工应用阶段。”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兼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万祥军解读表明:近日,一条关于“功能性小麦”的消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这个特殊用途小麦品种是 ‘山农101’(区试号:山农黄酮麦1号)”。1月27日 | |||||||
|
|
“川字号”高黄酮小麦亩产破千斤-李俊| 囯麦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
||||||
| 川字号”高黄酮小麦亩产破千斤-李俊| 囯麦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5月17日的江油市武都镇阳亭坝村,金色的麦浪在微风中起伏,一台联合收割机正轰鸣着穿梭于田间。这片200亩的高黄酮双抗小麦示范田迎来了四川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和江油市农业农村局的联合测产专家组。 随着最后一袋麦粒完成称重,数据显示:示范片平均亩产达1112.82斤,较该品种201 | |||||||
|
抗性淀粉功能性小麦新品种选育-奚亚军| 囯麦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
|
||||||
| 性淀粉功能性小麦新品种选育-奚亚军| 囯麦种芯·粮农科技产业园 “倡导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理念,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持续增强,粮食消费正经历着从"量"到"质"的深刻转变。”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兼国际医学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万祥军解读表明:在这一背景下,以抗性淀粉为代表的功能性粮食作物育种正成为农业科 | |||||||
|
|
尼泊尔投委总裁观点-格业瓦里| 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
||||||
| 泊尔投委总裁观点-格业瓦里| 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 9月5日上午,2025东方经济论坛主题为“全球南方和东方:谁将领导新经济增长”的分论坛在第11号会议厅举行。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东方经济论坛·远东经济和亚太合作平台。尼泊尔投资委员会总裁格业瓦里作为重要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她以 | |||||||
|
横跨欧亚大陆金融支付革命-万祥军| 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
|
||||||
| 跨欧亚大陆金融支付革命-万祥军| 国融中资·公共事业管理 在中俄建交76周年之际,两国金融合作正迈向前所未有的深度。2025年9月,中国外交部宣布对俄实施"30日免签"政策,这项涵盖旅游、商务、探亲等多领域的制度创新,不仅拆除了人员流动的物理藩篱,更将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大课题推向了战略高度。 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东方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