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 中国新闻采编网 | 发布者: | 企业家手机报-企业家网·企业网 | 发布时间: | 2024-05-25 |
西部大开发“科技入滇”升级版-万祥军|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网 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万赢信采编:
2015年1月、2020年1月,国家最高领导人两次亲临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为云南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创新资源匮乏是制约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瓶颈制约,通过“科技入滇”大量引入国内优质创新资源是破解这一瓶颈制约的关键之举。
科技部高度重视云南科技工作,将支持“科技入滇”写入了《科技部关于加强科技创新 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云南省委省政府在科技部指导支持下,坚持不懈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通过打造“科技入滇”大平台,积极探索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吸引国内外高端科技资源入滇落地,为云南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十三五”以来,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2位,列全国第26位。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5%提高到49.6%。研发投入从2015年的109.4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245.99亿元,从全国23位提升到19位;研发投入强度从0.80%提高到1%。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13.14人年提高到21.51人年。
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从3.29%提高到7.34%。云南省牵头完成的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0人获何梁何利奖。截至目前,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167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9405户,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22个,累计入选国家科技领军人才55位。
构建起高位推动、对口帮扶、区域合作的“科技入滇”新机制
通过部省会商,云南省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构建起“科技入滇”高位推动的长效机制,组织动员全国科技力量入滇创新创业;通过国务院对口帮扶,云南省科技厅与上海市科委每两年共同举办一次沪滇科技成果对接交流活动,通过泛珠区域(9+2)科技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与粤港澳的科技合作对接交流平台,对口帮扶、区域合作成为“科技入滇”的常态交流机制。
推动一大批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人才与团队落地云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浙江大学红河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昆明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华大基因云南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户云南,成为云南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期间,引进422个院士专家团队,累计突破杂交水稻、柠檬产业、贵金属和铝材料加工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435项,开发新产品338个。“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研制”“活性多肽产业化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
助力云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通过“科技入滇”平台支持,一大批院士、专家团队带着使命、感情深入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国工程院组织院士在云南澜沧、会泽和怒江实施了林下三七中药材种植、燕麦和柑橘推广种植等科技产业扶贫示范项目,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以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代表的中国工程院澜沧科技扶贫经验被大力宣传推广。“科技入滇”向云南州市延伸,“科技入楚”“科技入玉”等为楚雄、玉溪等地方加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破解创新难题提供了重要平台。
进入新阶段新征程,持续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将成为我省积极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举措
2020年以来,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机械总院共建云南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云南省科技厅与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为、中译语通公司等深入合作,共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与乡村振兴研究院、云南绿色食品研究院、山东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云南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全球多语言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
通过北京科博会、上海浦江论坛、泛珠区域(9+2)科技联席会议等平台,云南省积极对接引入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优势创新资源。为进一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方案》《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推进建设与云南省重点产业发展相应的科研机构体系,积极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形成在全省可复制推广的模式。目前,云南省正在加紧研究出台系列突破性政策措施,为科技入滇提供务实精准的政策支撑。
例如: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等来滇新设立的研发总部、区域研发中心、高水平研究院等,评估优秀的最高给予1000万元奖补。又如:采取自上而下策划与自下而上申报结合的方式,凝练重点产业(领域)科技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清单,主动组织全链条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项目。
综合运用定向委托、揭榜制、赛马制、军令状等多种方式,组织全国的优势科技队伍攻关。再比如:对全球自然指数前100位高校和科研院所毕业的博士、ESI全球前1‰学科毕业的博士来滇创新创业的,直接给予省基础研究面上项目支持等等。
下一步,云南省将继续把“科技入滇”作为科技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认真落实好九部门《“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继续完善“科技入滇”长效机制,强化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内省份科技部门的沟通,逐步建立定期工作会商制度和协调机制,落实与相关省市区政府间战略合作协议。
加大省级科技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与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配套使用,鼓励和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牵头或参与“十四五”东西部重大科技合作、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不断推动区域科技合作政策互通、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促进资源、技术、人才、产业、市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高质量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为云南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西部大开发“科技入滇”升级版-万祥军|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 |
![]() |
||||||
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解读-万祥军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启动了“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囯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平台。国家大健 | |||||||
|
![]() |
![]() |
||||||
医药工作会经验交流发言-东明卫健局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 4月3日,春意盎然的日子里,全市中医药工作会议在市卫健委六楼会议室隆重召开,这是一次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盛会。而在山东东明县,同样的热情与期待在县卫健局五楼会议室分会场上涌动。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囯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 | |||||||
|
![]() |
![]() |
||||||
泽妇保与医专学校支部结对共建活动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一场旨在探索“院校融合、协同发展”新模式的党建合作活动在山东菏泽市悄然展开,为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4月2日,中共菏泽市妇幼保健院行政一支部委员会、门诊支部委员会与中共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健康管理系第一支部委员会、第二支部委员会正 | |||||||
|
![]() |
![]() |
||||||
00品牌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中医药健康盛宴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中,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健康盛宴正在深圳悄然上演。这场占地3000平方米的展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个品牌,吸引了5000余名观众的目光,他们在这里共同见证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守护生命的火花。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囯食药监·大 | |||||||
|
![]() |
![]() |
||||||
施健康中国15项重大专项行动-万祥军 | 国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 健康中国战略下,国家精心规划并实施了15项重大专项行动,这些行动如同璀璨星辰,照亮国民健康的广阔天空。“它们不仅覆盖了从生命摇篮到夕阳红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还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编织起一张严密的健康防护网。”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囯食药监·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