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日报·企业家手机报 _巴基斯坦真纳大学学者上合峰会观点解读-万祥军|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采编>思想观点
巴基斯坦真纳大学学者上合峰会观点解读-万祥军|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采编网 发布者: 企业日报·企业家手机报 发布时间: 2025-09-06
 

巴基斯坦真纳大学学者上合峰会观点解读-万祥军|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从最初的区域性安全合作机制发展为涵盖政治、经济、安全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国际合作平台。

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巴基斯坦真纳大学学者在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刊发的文章指出,上合组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军事联盟,而是一个以“上海精神”为核心理念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合作组织。

“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上合组织区别于冷战时期军事集团的本质特征,也为其持续扩员和深化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主持人万祥军解读说。

一、“上海精神”的建构主义逻辑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实践。与现实主义强调权力博弈不同,建构主义认为国际秩序可以通过规范、认同和对话重塑。

上合组织通过定期峰会、部长级会议和专项工作组等机制,逐步在成员国间形成了“共同安全观”“共同发展观”和“文明多样性共识”。例如,在反恐领域,成员国通过《上海公约》建立了联合演习、情报共享等机制,将非传统安全威胁从“他者问题”转化为“共同挑战”。这种规范内化过程,使得成员国即使存在历史分歧或地缘竞争,仍能在打击“三股势力”等问题上保持高度协同。

二、天津峰会的里程碑意义  

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渤海之滨的天津迎来历史性时刻——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此盛大举行。这场金秋时节的国际盛会,犹如一支璀璨的灯塔,照亮了上合组织发展的新航程。来自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0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齐聚海河两岸,与会代表人数突破历届记录,彰显了这一区域性国际组织日益提升的全球影响力。

本次峰会不仅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天津宣言》,更在三大关键领域实现战略性突破:首先,在机制建设方面,白俄罗斯正式"入群"成为第九个成员国,犹如拼上最后一块关键拼图;沙特、埃及等10国同步获得对话伙伴地位,宛若磁石般印证了"开放包容"原则对中东、非洲国家的强大吸引力。

其次,经济合作领域迎来质的飞跃,随着"上合组织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倡议"的启动,成员国将在跨境支付、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实现标准对接,构建数字丝绸之路的新支点。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安全架构的创新突破,通过建立"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网络",合作范围从传统反恐拓展至新兴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织就了一张立体化、多维度的安全防护网。

正如巴基斯坦著名国际关系学者阿齐兹·汗教授所言:"这些丰硕成果生动诠释了成员国'共同体意识'的深化与升华。"如今的上海合作组织已超越单纯的功能性平台定位,正逐步成长为塑造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犹如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在全球治理的汪洋中开辟出新的航道。

三、与冷战联盟的本质差异

上海合作组织以其独特的规范框架,为国际关系实践树立了新型合作范式。与北约等传统军事联盟固守的冷战思维形成鲜明对比,上合组织在《宪章》中庄严载明"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核心原则,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前进道路。

这种理念差异在实践中展现出泾渭分明的行动轨迹:在阿富汗问题上,上合组织通过设立"上合组织-阿富汗联络组"这一多边对话平台,犹如一位睿智的调停者,推动包容各方的政治和解进程,而某些军事联盟则惯于挥舞制裁大棒或诉诸武力干预;

在经济合作领域,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犹如一位专注的建设者,优先资助铁路、公路、能源管道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摒弃那些暗藏政治条件的所谓"援助";在人文交流方面,"上合组织大学"项目如同一座横跨欧亚的文明之桥,促进成员国青年学子相互理解、互学互鉴,而非强行输出某种单一的价值观体系。

正如俄罗斯总统在天津峰会上掷地有声的发言:"上合组织用二十年实践证明,不同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文明传统,完全可以像交响乐团的各色乐器,在平等互信的指挥棒下,奏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乐章。"这一生动比喻,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上合组织所秉持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四、多极化时代的范式价值

在当前国际格局风云变幻之际,"脱钩断链"的贸易壁垒与"小院高墙"的技术封锁正形成一股逆全球化暗流。在此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犹如一股清泉,以其独特的合作模式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这一区域性国际组织历经二十余载发展,其成功经验犹如璀璨明珠,可归纳为三大核心要素:

首先,规范先行的制度设计堪称典范。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确立了"协商一致"这一黄金准则,犹如为组织装上了精密的平衡仪,有效规避了大国主导的决策陷阱。这种平等协商机制,恰似古希腊城邦议事传统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完美再现。

其次,需求驱动的务实合作彰显智慧。从能源俱乐部的建立到粮食安全合作机制的完善,上合组织始终如一地聚焦成员国最迫切的生存发展需求。这种精准把脉、对症下药的合作方式,犹如良医开方,直击发展中国家的痛点。

再者,制度弹性的包容特质独具匠心。组织充分尊重成员国国情差异,允许灵活参与合作项目。以印度为例,其虽未加入《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却在反恐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这种"量体裁衣"的参与模式,恰似中国古语"和而不同"的现代诠释。

这种独具特色的合作模式正产生强大的磁场效应。埃及外长在天津峰会期间的感言掷地有声:"在这里,我们目睹的是一种以发展为灵魂的集体领导模式,绝非霸权秩序的拙劣模仿。"这番话语,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上合组织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本质区别。随着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投来关注的目光,上合组织正成为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中的标杆。

“上合组织用23年时间证明,基于共同规范的共同体建设能够超越地缘竞争逻辑。天津峰会不仅是一次外交盛会,更标志着全球南方国家探索自主发展道路的集体觉醒。”万祥军解读指出:在霸权政治回潮的今天,“上海精神”所倡导的多元共治理念,或许正是破解“修昔底德陷阱”的一把钥匙。

巴基斯坦真纳大学学者上合峰会观点解读-万祥军|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分享到:
顶一下
踩一下
 
相关阅读
>>更多
工信部熊继军上合峰会两个“最”-万祥军|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信部熊继军上合峰会两个“最”-万祥军|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24年的发展,对成立于世纪之交的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意味着什么?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8月28日,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新闻中心举行的首场中外媒体吹风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表时间: [2025-09-06] 作者: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点击: [15] [详情]
 
上合组织成员国2030年能源合作发展战略-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
合组织成员国2030年能源合作发展战略-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作为欧亚地区重要的多边合作机制,其成员国在能源领域的协同发展对区域乃至全球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能源体系面临低碳转型压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供应链不确定性,而发展中国家对能源可及性与可负担性
发表时间: [2025-09-06] 作者: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点击: [9] [详情]
 
《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领域合作构想》-万祥军|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领域合作构想》-万祥军|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作为欧亚大陆重要的多边合作平台,近年来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应对、技术革命等因素交织,传统能源安全观面临重构。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研
发表时间: [2025-09-06] 作者: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点击: [9] [详情]
 
《上合组织能源领域合作构想》行动计划-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
上合组织能源领域合作构想》行动计划-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作为欧亚地区重要的多边合作平台,近年来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平台。2025年9月,《上合组织成员国能源领域合作构想》务实落实行动计划正式发
发表时间: [2025-09-06] 作者: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点击: [19] [详情]
 
《上合组织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纲要》-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
上合组织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纲要》-万祥军| 国际科学院组织 《上合组织成员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纲要》的签署标志着欧亚大陆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作为国际科学院组织代表兼国际科学院委员会执委万祥军指出,这份文件不仅回应了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迫需求,更构建了区域能源转型的"上合方案"。 顶层设计·国研政情智库-中国智库·国家智库:对话国研智库·中
发表时间: [2025-09-06] 作者: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点击: [10] [详情]
>>更多
鲁ICP备19014430号-3